手機看中經經濟日報微信中經網微信

基礎市場巨震 “固收+”調整大類資產比例

2021年04月12日 08:11    來源: 中國基金報    

  今年以來股債市場波動劇烈,資產配置橫跨兩大市場的“固收+”基金受到影響,凈值大幅回撤,不少產品跌幅堪比偏股基金,以穩健收益稱道的“固收+”一度被市場戲稱為“固收-”。  

  多位基金業內人士表示,鑒于今年股市波動加大,多家基金管理人已主動降低了權益倉位暴露,優化大類資產比例,確保該類產品的穩健收益。 

  權益類資產下跌 

  部分“固收+”基金回撤明顯 

  市場巨震中,“固收+”產品遭遇“滑鐵盧”,部分產品回撤甚至超過偏股型基金。 

  數據顯示,截至4月9日,今年以來,包括偏債混合、二級債基在內的875只“固收+”基金(份額合并統計)平均收益率為0.08%,有508只基金收益為正,占比近六成。不過,產品最大平均回撤達到3.78%,最大回撤率超過20%,跌幅比部分偏股型基金更甚。 

  “債市震蕩幅度不算大,‘固收+’產品回撤明顯主要還是由于權益市場大幅波動帶來的!冰i揚基金利率及高等級策略總監李沁表示,在通脹預期和國內外流動性環境變化的共同推動下,市場風險偏好下降,給高估值的板塊帶來估值壓縮的壓力;同時,從市場結構來看,年初市場在風格上呈現出“抱團”的現象,部分板塊估值大幅提升透支了業績的真實增長速度,在“再通脹交易”下,部分機構資金從消費、科技“抱團股”調倉至順周期、低估值等板塊,帶來股票結構的分化。 

  李沁透露,經過巨震,更能夠看到宏觀因子對市場的重要影響,大類資產配置在組合管理中的重要性愈發凸顯。 

  除了權益市場的大幅波動外,“固收+”品種回撤較大也與基金經理采取的投資策略不無關系。 

  上海一家公募投資總監表示,“固收+”基金數量眾多,但沒有明確的標準,策略各異。常見的策略有“固收+打新”策略、二級債策略、可轉債策略等,這些策略的過度使用也會導致基金出現大幅回撤;一是底倉配置激進,在市場風格急劇變化時未能及時調整;二是“固收+”應根據市場風格調整大類資產配置,但實際操作中以權益基金為主導;三是如可轉債這類本身進攻屬性很強的策略,并不符合“固收+”控制回撤的要求。 

  打造穩健收益 

  “固收+”降倉位、調結構 

  在今年股市波動加大的預期下,多位基金經理表示,將降低權益倉位,通過優化持倉結構等方式,為投資者帶來更好的持有體驗。 

  李沁認為,今年可能面臨經濟延續修復但動能趨緩、緊信用、穩貨幣的環境,宜適當降低收益預期,債券市場可能會迎來收益率高點,而“固收+”產品根據收益目標的不同可以進行相應的調整:如果是追求絕對收益、穩健回報為主的組合可以考慮適當降低倉位,同時對結構進行調整,降低組合的估值以應對流動性的影響。 

  華夏基金固定收益部總監何家琪也持相同的觀點,“今年權益資產市場不會像過去兩年有明顯的趨勢性機會,波動會比較大。從資產配置的角度看,相對于過去兩年,應該要降低一些權益的暴露,以保住過去兩年的成果! 

  北京一位中型公募基金經理表示,今年股市與債市都有一定的表現機會。為避免“固收+”變成“固收-”,較通常的8:2的股債配比,今年要適當降低一些股票資產倉位,設置在10%左右較為合適。 

  除了組合中的權益資產外,有基金經理認為,關注可轉債在部分“固收+”產品組合中的作用和未來行情變化,并將該類產品與適當的投資者相匹配。 

  華商基金固定收益部副總經理、華商可轉債基金經理張永志表示, 作為“固收+”重要策略的可轉債,在經歷了2020年部分行業的估值擴張,部分傳統行業和中小市值的公司估值水平有了一定的相對價值,未來可轉債市場有望出現估值修復行情。

(責任編輯:康博)


    中國經濟網聲明:股市資訊來源于合作媒體及機構,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基礎市場巨震 “固收+”調整大類資產比例

2021-04-12 08:11 來源:中國基金報
查看余下全文
中国女人内谢69XXXXX视频_国产国产人免费人成免费视频下载_2012年韩国电影大全在线观看_啦啦啦在线播放视频国语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