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凈值普遍回撤 應該繼續持有還是離場觀望
記者 王彭 編輯 楊剛
近段時間,隨著市場劇烈震蕩,主動偏股基金凈值普遍明顯回撤。對于手上持有的基金,應該繼續堅守還是暫時離場觀望,成為不少投資者關注的話題。
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市場下跌往往是買入或加倉權益類資產的好時機。統計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數歷史上的漲跌幅,可以發現,在2003年12月31日至2021年10月11日 的4317個交易日中,該指數有661個交易日跌幅超過1%、有243個交易日跌幅超過2%、有24個交易日跌幅超過5%。
那么,在跌幅超過5%的交易日買入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數會怎樣?華安基金發現,在歷史上任意大跌時點買入并持有至今,累計收益率在48.37%至343.88%不等。比如,2007年2月27日當天,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數大跌7.78%,如果在當天買入并持有至今,該指數從2561.47點攀升至12328.55點,累計上漲343.88%;2016年1月7日,該指數也大跌7.39%,此后雖然持續回調了大半個月才觸底,但如果能夠堅持持有到現在,其間的累計漲幅也有90.36%。
長安基金表示,對于普通投資者來說,想要讓自己的投資收益超過半數以上的市場參與者往往較為困難,而公募基金的存在為大家提供了一條捷徑,即投資者可以篩選權益投資實力較強的基金公司、投資理念相符的基金經理,買入他們所管理的基金產品,借助基金經理的投研能力戰勝市場平均水平。換句話說,就是“雇一個基金經理替你管錢”。
華安基金則建議,大跌時不要急著拋掉手中的基金,長期持有仍然是投資獲勝的不二法寶。如果基金凈值回調至一定幅度,而基本面沒發生什么變化時,不妨分批或定投買入基金。
實際上,很多基民在買入基金時并沒有做好長期的理財規劃,而是僅僅看到短期的高收益就想入場“試試手氣”。
東方證券表示,基民應該反思一下:究竟是抱著什么樣的目標和心態進入基金市場的?是期望短期暴富?還是把基金作為長期配置的工具?如果是前者,可能并不適合進入這個市場。如果把基金當作趨勢性投資的交易工具,短期可能獲得一定超額收益,但會以極高的換手為代價,不確定性較高。同時,這也不是一個可重復、可持續的方法,極易陷入“基金趨勢投資的怪圈”。
“如果是后者,基民應對短期暴漲的基金保持理性的態度;和市場熱點持謹慎態度,保持距離;對短期業績不佳但基金經理能力還不錯的基金放平心態,提高容忍度!睎|方證券稱。
(責任編輯:康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