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槽”數量創歷史新高 基金經理“善變”真因解密
本報記者 余世鵬
2021年,公募基金經理變更人數創歷史新高。全年離任和上任的基金經理人數均比2020年高出70%以上。業內人士表示,績優基金經理會往更好的平臺流動,人才資源配置需要在流動中尋求最優解。
1085位基金經理變更
數據顯示,2021年崗位發生變更的基金經理人數超過1000位,達到1085位,較2020年的變更人數797位顯著增加,并創歷史新高。
從基金公司來看,基金經理履新人數不低于10位的基金公司則有17家,其中有5家基金公司新聘的基金經理數量不低于15位。具體看,廣發基金新聘21位,華夏基金、嘉實基金、鵬華基金新聘基金經理數量均為19位,華寶基金新聘15位。
深圳公募人士王翰(化名)表示,在公募基金發展歷史上,行情大起大落或結構顯著分化的年份基金經理往往變更頻繁,2021年和2015年都是典型的例子。2021年市場結構性行情表現得較為極致,押中了新能源等高成長賽道的基金經理業績突出,而堅守藍籌白馬的基金經理業績則較為慘淡。因業績壓力而被迫辭職的現象年年都有,因業績突出而主動跳槽的現象則是2021年基金經理變更的主要特點。
“近幾年,市場結構性行情較為突出,績優基金經理往往能在短時間內做出業績,其他基金公司很快拋來橄欖枝。如果基金經理所在公司的待遇或平臺匹配度不夠,基金經理一般會選擇跳槽!比A南某公募高管劉莉莉(化名)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
在流動中優化資源配置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表示,從現實情況來看,基金經理群體的發展是嚴重分化的,具備優異業績和可觀管理規模的明星基金經理是少數,大部分基金經理默默無聞。因此,基金經理頻繁跳槽主要是為了尋找能充分發揮個人能力的平臺。
在劉莉莉看來,基金經理頻繁變更,的確是公募行業蓬勃發展的映射,但對基金公司的長遠發展來說并不見得是好事!盎鸾浝淼臉I績是個人和公司平臺共同發力的結果,基金經理一旦做出成績就跳槽,公司的長期付出基本就付諸東流了。不僅如此,基金經理去了新東家后,往往還拿舊業績來做宣傳。但隨著時間推移,新東家也可能會變成昨日的老東家!眲⒗蚶蛘f。
某權益基金經理表示,基金經理是為基金公司“打工”的,在公司平臺上做出優異業績,既為公司客戶帶來了投資回報,也為公司帶來經營收入;鸾浝碓谶@個過程中收獲名氣和身價提升,也是合情合理的。
楊德龍認為,基金經理是基金公司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體現,具有明顯的“光環”效應。一方面,基金公司會想辦法留住績優基金經理;另一方面,績優基金經理也會往更好的平臺流動。正是在這樣的流動中,行業人才資源配置會逐漸趨于最優解。
(責任編輯:康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