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千億增量資金“在路上” 公私募瞄準跌出來的機會
2022年開年以來,A股市場震蕩加劇,跌出來的機會正在吸引增量資金入場。Wind數據顯示,截至1月27日,公募基金今年以來發行規模超千億元,百億級私募發行也出現了一些亮點。另外,調查數據顯示,臨近春節長假,超七成私募認為市場調整帶來布局良機,選擇持股過節。
業內人士表示,在穩增長的政策基調下,隨著上市公司年報陸續披露,A股或將涌現較多高性價比的投資機會,具體來看,新能源、科技和軍工等成長賽道仍是機構重點關注的方向。
增量資金陸續就位
Choice數據顯示,截至1月27日,上證綜指報收3394.25點,今年以來跌幅6.75%。不過,開年以來A股砸出的“黃金坑”,吸引了超千億元增量資金逆勢入場。
Wind數據顯示,截至1月27日,今年以來新成立的公募基金數量達到133只,發行規模合計達1105.92億元。其中,35只股票型基金的成立規模達110.8億元,67只混合型基金的成立規模達767.94億元,16只債券型基金、2只QDII基金、13只FOF的成立規模分別為120.05億元、6.6億元、100.54億元。
明星基金經理“吸金”能力較強,任相棟擔任基金經理的興證全球合衡三年持有的成立規模達59.84億元,陸彬擔任基金經理的匯豐晉信研究精選成立規模達53.34億元,馮明遠擔任基金經理的信達澳銀智遠三年持有期成立規模達47.63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多家百億級私募開年以來發行也較為順利,截至1月27日,近200億元子彈“在路上”。
滬上一位渠道人士透露,去年12月末,盤京投資新銳投資經理崔同魁的新產品在兩個渠道發售,募集總額超過35億元。1月10日在多個渠道開賣的源樂晟資產新發產品募集規模也超過60億元。另外,寧泉資本、星石投資等知名百億級私募也在1月發行新產品!半m然年初資金風險偏好降低,但近3年業績比較好的頭部私募發行依舊比較順利,基本都達到了募集目標。居民財富向資本市場轉移的趨勢仍在延續,今年以來頭部私募募資金額保守估計超過150億元!
持股過節成私募主流選擇
公私募機構已開始積極布局春節假期后的市場機會。
私募排排網最新調查數據顯示,71%的私募管理人認為高景氣賽道調整已較為充分,在合理充裕的流動性背景下,市場系統性風險發生的概率較低,因此,當下市場快速調整反而創造了布局良機。
“開年以來A股持續調整,市場避險情緒顯著提升,但公司并未大幅減倉,選擇持股過節。因為開年以來的下跌主要源于個別行業的估值壓力和外圍市場的大幅調整。年初的調整反而降低了今年的投資難度,春節假期后投資機會有望多點開花!睖弦晃凰侥蓟鸾浝肀硎。
華輝創富投資總經理袁華明也認為,當前投資者可以適度積極一些,持股過節的機會或許更大。原因在于近期市場表現已較為充分地反映了國內經濟增速承壓、海外市場波動和疫情不確定性加大等利空因素沖擊。春節后更多利好政策有望出臺,政策效果逐步顯現等利好因素有望逐步發揮作用。
機構聚焦成長股機會
從具體投資方向來看,諸多頭部公私募機構依舊重點關注優質成長股跌出來的機會。
源樂晟資產表示,穩增長基調已經確認,近期部分優質成長股出現因市場情緒、資金博弈調倉等因素導致的調整,反而為投資者創造了挖掘和布局的好機會。春節假期后A股或存在不錯的機會。
“系統性級別的熊市都與流動性緊縮密切相關,但2022年流動性環境會比較友好。目前A股調整已較為充分,市場底越來越近!北P京投資創始人莊濤直言,后續投資重點依舊為新能源、醫藥和軍工等高景氣度、高成長性板塊。
丹羿投資執行事務合伙人朱亮也認為,雖然美聯儲加息縮表預期強烈,但A股表現大概率會以國內貨幣政策為依據,因此,近期市場下跌越明顯,后續空間反而越大。具體來看,未來機會主要來自于消化高估值后基本面良好的板塊,如汽車電子、軟件中的SaaS、行業信創等細分領域,以及后疫情消費復蘇板塊,如餐飲、航空等線下消費行業。
平安基金表示,投資者無需過度擔憂流動性風險,后續依然看好汽車智能化及新能源車供應鏈重塑、科技制造升級、消費盈利能力回升、能源變革帶來的產業鏈機會。
(責任編輯:康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