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罕見!知名基金經理紛紛出手 抄底時刻來了?
A股市場在3400點附近震蕩不止,弱市之下,除了基金公司紛紛自購之外,基金經理也掀起了自購潮。
3月1日,前海開源基金公告,去年的股混雙料冠軍基金經理崔宸龍出資150萬元自購所管的前海開源公用事業、前海開源新經濟、前海開源新興產業三只基金,而此前包括葛蘭在內的其他頂流基金經理近期也有自購舉動。
基金君發現,近期基金經理自購的老基金多數是近期調整幅度較多的新能源、醫藥等行業基金或是目前距離1元面值跌幅較大的次新基金。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基金經理自購的核心原因還是看好未來幾年資本市場的表現,實際能起到的銷售渠道安撫作用較為有限。
“冠軍”基金經理出手自購
繼放寬大額申購上限之后,前海開源明星基金經理崔宸龍又有最新動作。
3月1日,前海開源基金發布《關于基金經理申購旗下基金的公告》稱,基于對中國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穩定發展和公司主動投資管理能力的信心,本著與廣大投資者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原則,前海開源基金經理崔宸龍近期已出資申購其管理的前海開源公用事業行業股票、前海開源新興產業混合、前海開源新經濟靈活配置混合A各 50 萬元,合計 150 萬元,且持有期不少于1年。
就在幾天前,前海開源剛剛公告,自2022年2月28日起,由崔宸龍管理的前海開源公用事業行業股票基金單日每個基金賬戶累計申購(含定期定額投資和轉換轉入)該基金份額的最高金額由原來的3萬元調整為100萬元。
他管理的另一只基金——前海開源新經濟混合也同步放開大額申購上限,最高金額由原來的 5 萬元(A、C 類份額合并計算)調整為 100 萬元。
對此,前海開源基金表示,限購打開主要是考慮近期新能源回調較多,行業基本面情況優異,短期市場走勢與板塊基本面背離較大,可能是較好的中長期布局的機遇期。自購則是基于打開限購。
多位頂流基金經理自購
事實上,不止崔宸龍,近期多位頂流基金經理也有自購之舉。
2 月25日,匯添富基金公告,匯添富數字未來混合于2021年2月24日成立,其基金經理楊瑨基于對中國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穩定發展和公司主動投資管理能力的信心,本著與廣大投資者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原則,出資100萬元申購該基金。
實際上,1月26日,中歐基金明星基金經理葛蘭也出手自購,中歐基金當時發布的公告中提到,基于對中國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穩定發展和對公司投資管理能力的信心,本著與廣大投資者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原則,中歐基金及基金經理將于近期申購并長期持有旗下醫療主題基金,具體安排如下:
中歐基金將于公告之日起30個交易日內以自有資金申購中歐醫療健康混合基金、中歐醫療創新股票基金合計5000萬元,并持有三年以上;基金經理葛蘭將于公告之日起30個交易日內申購中歐醫療健康混合基金、中歐醫療創新股票基金合計200萬元,并持有三年以上。
1月19日,匯添富基金另一名基金經理——劉江也自購所管基金。根據當時的公告,劉江基于對中國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穩定發展和公司主動投資管理能力的信心, 本著與廣大投資者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原則,出資120萬元申購2020年12月2日成立的匯添富高質量成長精選2年持有混合基金。
值得一提的是,基金君發現,今年眾多基金經理自購多是申購自己新發基金,而這幾起自購對象是此前老基金。
看好后市、提振信心
成自購主因
究竟什么引發了頂流基金經理的自購行為?多位業內人士指出,基金經理自購更多處于看好未來資本市場走勢以及提振投資者信心角度考慮。
一位基金公司投資人士認為,促使基金公司和基金經理自購的原因有幾方面,第一是基金持股本身跌幅較大,使得自購行為本身大概率帶來投資回報。只有在這樣的情況下,理性的人才會投資。
該人士表示,所以回顧歷史上的自購潮,普遍出現在市場經歷非理性下跌,或者受到短期外部沖擊以后(比如這次的烏克蘭事件)。同時,自購行為本身所代表的對市場底部的判斷會對持有人的信心起到提振作用!坝绕鋵δ切﹥糁档1元以下的基金,持有人往往經過比較難熬的等待期,信心可能產生動搖,如果看到基金公司自購,則會好很多,有望避免贖回在低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而另一位投資人士分析,站在基金公司的角度,自購可能是為了,一是幫助新基金的成立。
二是當市場出現恐慌情緒而大幅回調,對基金凈值造成影響的時候,同時基金公司也認為目前是值得投資的時點,愿意拿出自己的真金白銀來申購旗下的基金,給投資者更多信心。三是基金公司建立了長效的自購機制,選擇知根知底的基金經理進行投資。
上述人士表示,站在基金公司內部員工的角度,購買自己公司的基金是會面臨半年以上的鎖定期的。那么為什么在可能失去一定流動性的情況下,他們仍然選擇“自掏腰包”購買自己公司的基金?一來可能是出于對公司新發產品的支持,尤其是在市場較冷、基金發行遭遇困難的時候。二來可能是出于對基金經理的接觸和了解,認為“買生不如買熟”,出于信賴選擇了自家公司的基金。還有一種情況,是基金經理買入自己管理的基金,通過自己投入真金白銀,與持有人的利益站在統一戰線。
晨星基金分析師吳雪艷也指出,開年以來市場持續調整和投資者情緒低迷是近期多位基金經理參與自購的直接原因。
“一方面,市場的持續調整有助于資產估值回歸合理區間。對于中長期看好資本市場投資機會的基金經理來說,此時自購是低價布局的好時機。另一方面,自購基金體現了基金經理愿意與基民利益捆綁的態度。在市場低迷的時候參與自購可傳達基金經理對市場及自身投管能力的信心,從而給投資者傳達積極信號、提振市場情緒!眳茄┢G表示。
上海證券基金評價研究中心高級基金分析師池云飛表示,基金經理自購行為能強化自身與投資者的紐帶關系,增強投資者持有信心,幫助基金維持甚至擴大份額。當前,很多基金經理認為市場波動是暫時的,未來國內友好的政策環境會對A股形成正面支撐,自購基金有助于穩定投資者情緒,培養長期價值投資習慣,緩解因頻繁交易造成的不必要損失。
在上海一位基金公司人士看來,基金經理自購一般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從長期投資視角出發,站在目前時點比較看好未來三年的投資機會;另一種是基金經理管理規模較大,持有人較多,在基金業績出現調整的過程中投資者積壓了不滿情緒,希望安撫投資者。
“基金經理自購最主要還是看好后市的投資機會,畢竟投資最核心的邏輯就是逆向投資,優質資產下跌就是買入之時。站在行業角度看,基金經理本身就應該購買自己的產品,如果一個基金經理都不敢買自己的基金,首先說明他對自身投資能力是缺乏自信的! 北京一位基金公司人士更是直言。
基金凈值“縮水”
自購來提振信心
基金行業一直存在“好發不好做、好做不好發”的現象,在這兩年也明顯出現。
在前兩年演繹到極致的結構性行情,給不少公募基金帶來較好業績,好業績也直接促進基金規?焖倥蛎,新基金“爆款”層出不窮,然而遇到市場調整之下,不少基金凈值遭遇損失,新基金發行遇到困難。在這一背景下,基金公司及基金經理的自購行為無疑是來提振信心。
基金君用一則數據來看,在2020年12月以來成立規模在50億以上的權益基金來看,在全部115只基金中,只有26只是正收益,占比僅22.6%。而發行規模在100億以上(含99億產品)的權益基金更是只有3只為正收益,占比僅15%?梢哉f,大部分參與基金新發的投資者,若沒有任何操作的話,是處于虧損狀態。
具體來看,虧損幅度在“0-10%”、“10-20%”的占據主流。從2020年12月以來成立規模在50億以上的權益基金中,凈值損失在“0-10%”、“10-20%”、“20-30%”的產品達到42只、31只、14只,這三項占比分別為36.5%、26.9%、12.17%。
目前這一自購行為,也是選擇和投資者站在一起共同面對市場。
上海一位銀行渠道經理表示,去年不少新發基金目前仍處于虧損狀態,個別產品虧損幅度并不低,部分基金公司今年的主要任務就是重塑品牌形象,基金經理自購也是負責任的一種表現,畢竟拿出真金白銀申購,也會對基金經理形成約束力。
“盡管此次部分新基金業績出現較大回調,身處一線的銷售渠道壓力很大,但除非是渠道定制基金,否則很難直接影響到基金經理的自購行為!鄙虾R晃换鸸救耸勘硎。不過,他認為,基金經理自購能在一定程度上提振市場信心,但對于安撫渠道起不到實質性的作用,畢竟客戶最在意的還是基金是否賺錢。
基金自購是“抄底信號”么?
很多投資者有疑問:基金公司和基金經理的自購潮意味著什么?是否是“抄底信號”?基金君從業內了解到,自購行為可以視作是機構投資者的一種布局思路,可以看做是一個領先信號,但不意味著可以作為擇時指標,投資者仍需要理性對待。
“從本質上說,無論基金經理自購還是基金公司或者投資人加倉申購,都屬于資金面的邊際變化。通常資金面的變化還不一定和底部重合,有些會提早于底部,有些會滯后于底部,這取決于資金本身的投資風格!鄙鲜龌鸸就顿Y人士表示。
他進一步表示,對于專業的基金經理人,通常其申購的時間是早于底部的,因為他們的判斷一般是基于未來盈利增長為主,有一定的領先性。而市場上投資人的大規模申購則通常會滯后于底部才出現,甚至在基金已經上漲很多的時候才出現,因為大部分的市場參與者是跟隨趨勢,追漲殺跌的。所以可以把自購看作一個領先的信號。
晨星基金分析師吳雪艷也認為,基金公司在市場冷清或者市場向好的時候都可能進行自購。在市場調整時,自購可以提升信心、增強投資人購買意愿。而市場向好時,基金公司也會將自購看作增加自有資金額外收益的一種方式。
而在池云飛看來,短期來看,外部地緣政治因素擾動或將持續,國內經濟政策紅利還未完全見效。雖然公募基金開啟自購潮時,市場曾出現過筑底,但也并非每次都是底部。自購行為確實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一些基金經理對當前估值的認可,但不能直接作為擇時指標使用,投資者仍要理性看待這一現象,投資仍要以長期戰略配置為主,不要盲目跟風。
上海一位基金公司人士表示,若是一些均衡風格且長期業績優秀的基金經理自購,比較能夠說明他看好未來幾年的市場表現,也有一些基金經理自購除了投資層面的考量,還有安撫投資者的因素。因此,投資者對于基金經理的自購行為需要認真分辨。
北京一位基金公司人士更是直言,站在投資者角度看,經過這輪市場調整,大家應該明白投資中沒有常勝將軍,往往當大家發現某一個基金經理業績特別好的時候,很可能適合他這類投資風格的資產已經不便宜了。
作為成熟投資者,應該做好大類資產配置、分散投資,切記不要一味追漲,追捧市場上的短期明星,而到了市場相對低位又不敢布局,這樣很容易帶來不好的投資體驗;鸸、渠道、媒體也要反思過往一兩年的“造星”氛圍,事實上,能夠適應市場所有投資風格的基金經理是不存在的。
(責任編輯:康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