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麥植發的“秘密”
記者 吳鳴洲
在雍禾醫療成功在港股上市后,又一家植發機構想要登上港股。
近日,植發行業龍頭大麥植發醫療(深圳)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大麥植發”)遞交了招股說明書,擬赴港上市。
《國際金融報》記者發現,一方面,大麥植發的收入規模與雍禾醫療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另一方面,大麥植發也存在著行業內的“通病”。
扭虧為盈
據公司介紹,大麥植發提供集問診、診斷、微針植發、固發及養發為一體的全方位毛發診療服務,是業內首家提供微針植發的醫療集團。目前,大麥植發已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城市經營著33家醫療機構,另有4家服務機構在建,服務遍及全國31個城市。
根據灼識咨詢報告,按收入計,大麥植發是中國一線城市提供毛發診療服務的最大醫療集團,2021年的市場份額為5.2%。
招股書顯示,2019年-2021年(下稱“報告期”),大麥植發實現的營業收入分別為7.47億元、7.64億元、10.21億元,凈利潤分別為-1501萬元、6956萬元、6612萬元。
可以看出,公司在2020年實現了扭虧為盈,這主要是因為公司當年控制了銷售費用。報告期內,公司的銷售費用分別為5億元、3.99億元、5.21億元,占收入的比重分別為66.93%、52.23%、51.03%。
雖然公司是中國一線城市提供毛發診療服務的最大醫療集團,但是公司整體的收入規模與雍禾醫療相比仍有較大差距。
2019年-2021年,雍禾醫療的收入分別為12.2億元、16.4億元、21.69億元,凈利潤分別為3562.4萬元、1.63億元、1.2億元。
且根據雍禾醫療2021年年報,雍禾醫療在全國53個城市運營54家植發醫療機構,數量遠超大麥植發。
從業務種類來看,大麥植發主營業務包括手術植發、非手術固發及養發產品和服務。
報告期內,手術植發的收入分別為7.15億元、7.12億元、8.07億元,占總收入的比重分別為95.7%、93.1%、79.0%,占比下滑明顯;與此同時,公司來自非手術固發及養發產品和服務的收入逐年增長,從2019年的0.32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0.53億元,到2021年進一步增至2.14億元,增幅達303.77%,占比也從2019年的4.3%上漲至2021年的21%。
毛利率下滑
據介紹,大麥植發通過先進的微針植發技術為脫發患者提供植發手術治療。通過植發手術,從后枕部或胡須部位提取健康的毛囊,將其分離成單個或多個毛囊單位,借助特殊醫療器械及精細的顯微技術,移植至禿發部位。
報告期內,公司付費患者就植發服務的平均交易額分別為約30000元、25800元及24700元。
可以看出,植發手術的價格并不便宜。
正因如此,公司植發手術業務的毛利率也處于較高水平,報告期內分別為81.5%、79.1%、74.2%,毛利率逐年下降。而非手術固發及養發業務中,商品類的毛利率分別為41.9%、31.4%、42.8%,服務類從2020年才產生收入,2020年-2021年的毛利率分別為34.3%、65.7%。
與此同時,公司整體的毛利率分別為79.8%、75.9%和70.9%,也處于持續下滑狀態。
與大麥植發一樣,雍禾醫療的毛利率也高于70%。
財報顯示,2019年-2021年,雍禾醫療的毛利率分別為72.6%、74.6%、72.9%,不過其2021年的毛利率超過大麥植發。
記者發現,公司的毛利率下滑,或許是因為其對于研發方面的投入不多。
報告期內,大麥植發的研發費用為650萬元、460萬元及480萬元。上文曾提到,公司同期的銷售費用分別為5億元、3.99億元、5.21億元。
以此計算,2021年,公司的銷售費用是研發費用的108倍。
此外,大麥植發近年來還受到了多次處罰。
2021年4月3日至5月21日,上海大麥曾在廣告中宣傳“3小時種出健康頭發”,并在微針種植案例中,將患者術前術后圖作對比以證明治療效果。這兩種行為先后違反廣告法和《醫療廣告管理辦法》,因而被處以警告和6000元罰款。2021年8月,寧波大麥也因微針種植案例存在虛假宣傳而被罰款30000元。
(責任編輯:馬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