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連技術欲收購海外資產 業績下滑背景下謀求第二增長曲線?
近期電連技術(300679.SZ)跨境收購全球USB橋接芯片領軍企業的預案公告,引起了市場的廣泛關注。
根據電連技術6月27日晚間首次披露的公告預案,擬通過發行股份支付現金和配套融資的方式,購買全球知名USB連接器芯片企業 Future Technology Device International Limited (以下簡稱“FTDI”)的全部股權。
本次電連技術收購FTDI實際上分了兩步完成。首先在2021年8月與建廣資本合作,由建廣資產設立東莞市飛特半導體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飛特半導體”)發起第一步收購。
在今年2月11日,飛特半導體通過英國全資孫公司FTDI HOLDING LIMITED,使用自有資金3.64億美元,及境外銀行并購貸款5000萬美元,合計4.1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7.9億元)收購FTDI 的80.2%股權。
然后電連技術再收購飛特半導體全部股權,以及FTDI另一股東Stoneyford Investments Limited持有的19.8%股權。
那么,這筆交易是否合算?又將為電連技術帶來哪些影響?
圖表1:擬收購企業FTDI股權關系圖
(來源:電連技術公告)
收購交易采用差異化報價
據披露,此次公告預案中交易作價根據交易對手不同分4種,第一是作為GP(普通合伙人)的建廣資產,獲得3億元現金。
第二是建廣廣全的3個LP(有限合伙人):深圳海匯、杭州國廷、寧波楓文,及建廣廣科的LP東莞引導投資的交易對價,尚未確定價格,這4家LP持有的基金份額間接持有FTDI 股權比例為17.07%。
第三是其余建廣廣力的LP、建廣廣科另一LP東莞科創產投、建廣廣鵬LP,暫定交易對價合計為13.58億元,未確定股份和現金支付的比例,這些LP持有基金份額間接持有FTDI股權比例為46.02%。
第四是FTDI原股東Stoneyford 獲得1.1億美元現金(約合7.41億元)。
假設尚未確定交易對價的這部分LP交易價格,與其他確定的LP報價一致,即由13.58億持股46.02%估算出總值約為29.5億元,那么未確定部分交易價值為5.04億元。
簡單計算電連技術支付的交易對價約為29.03億元(3+5.04+13.58+7.41),加上之前參與建廣廣連基金5.52億元,這次收購FTDI合計大概為35億元。
據披露,2020、2021年FTDI營收分別為6294.86萬美元(約合人民幣4.23億元)、7218.07萬美元(約合人民幣4.83億元),凈利潤分別為104.49萬美元(約合人民幣670萬元)、1303.18萬美元(約合人民幣8700萬元)。
根據行業網站集邦咨詢的報道,同行業對標的國外公司芯科近期擬考慮分割出售其模擬橋接芯片業務,報價或在20億至30億美元之間。因未獲得芯科的產品結構和業績數據,所以對兩筆交易的估值對比還缺乏有效的參考依據。
電連技術對于本次收購,似乎有備而來。據5月9日披露公告,電連技術使用14億閑置募集資金用于購買理財產品,上半年還在二級市場不斷回購股票,耗資1億元。
而自去年2021年9月以來,實控人陳育宣和林德英先后減持其持有的5%、2%股權,套現約10.77億元。這次收購募集配套資金,也由實控人陳育宣及關聯人認購,價格為29.95元/股,較目前公司股價有所折價,截至7月15日,電連技術報收42.5元/股。
一般情況下,收購標的資產會采用業績承諾等方式,而本次電連技術的預案公告中,未提及業績承諾相關事項。
根據公開的投資者互動平臺的交流記錄,公司表示,收購標的FTDI控股公司是飛特半導體,該主體的股東是5支基金,交易份額權益持有人是基金的LP,沒有參與FTDI的經營管理。
交易背后的建廣系基金
電連技術的這次收購中出現了建廣資本的身影,市場普遍認為其充當了操盤手的角色。
西南證券某投行人士向《投資者網》表示,智路資本&建廣資本系主要深耕半導體和科技產業的海內外并購,一般先會招募意向重組人增資標的資產,最后在意向人間按報價遴選最終重組人的方式,實現海外資產跨境并購。
根據公開資料,建廣資本曾經主導中國財團以約181億元,成功收購海外公司恩智浦剝離的安世半導體,后來被聞泰科技納入麾下,此后其市值從200多億最高漲至1900多億。
另外在紫光破產重組的過程中,建廣資本扮演了白衣騎士的角色。近日建廣資本的掌舵人李濱,以紫光集團董事長的身份向全體員工致信,提出對紫光集團的未來發展方向和期盼。
因此,市場對這次電連技術收購FTDI后的表現也頗為關注,那么FTDI實力如何,能否給電連技術帶來與收購價相匹配的價值?
收購FTDI意欲何為?
電連技術主營業務是微型電連接器,及互連系統相關產品的設計、制造和銷售,其自主研發的微型射頻連接器產品,廣泛應用在智能移動終端,燃油車、新能源車智能化連接,車聯網終端、物聯網模組,及智能家電等領域。
FTDI于1992年成立,注冊地位于英國格拉斯哥,業務運營總部位于新加坡,是全球USB橋接芯片領域的領軍企業。專業從事USB橋接技術芯片相關產品設計、研發和銷售,采用Fabless(無晶圓廠)經營模式,應用在汽車電子、IOT 互聯網、工業產品、醫療設備、新能源,以及高端消費電子等領域。
根據天風證券一份研報顯示,目前USB橋接芯片市場基本被國外廠商壟斷,市場占有率排名前列公司為FTDI、芯科(Silicon Labs)、微芯(Microchip)、德州儀器(TI)、英飛凌(Infineon)。FTDI 擁有高速和超高速USB 3.0 系列等市場普遍認可的產品品牌,產品定制性強,客戶資源優質且穩定,下游客戶主要以消費電子、工業、醫療、汽車為主。
同時這份研報分析,在客戶方面,電連技術與FTDI或將實現強協同,互相導入客戶,有望實現產業鏈上下游協同。
對于海外收購可能存在資產、運營等整合較難的情況,前述西南證券某投行人士認為,建廣資本在產業鏈資源和團隊整合上有豐富的專業經驗,從其操盤的過往多個海外并購案例看,建廣資本的專業團隊都會給予協助支持,平穩整合過渡。
電連技術在公告預案中也表示,如本次交易完成后,將新增集成電路設計業務,擴大業務規模,豐富產品類型及提升產品組件價值量,進而提升盈利能力。
從2021年年報數據來看,電連技術的已有四大主營業務中,汽車連接器的營收同比增幅最大,達236.21%,占營收比重也從2020年的3.58%躍升至9.62%。
圖表2:電連技術主營產品2020-2021年收入增減情況
(來源:電連技術2021年年報)
與之相反的是,其它三大主營業務射頻連接器及線纜、電磁兼容件、軟板營收同比增幅均不如汽車連接器業務,營收占比均呈現不同程度的下滑。
其中第一大營收來源射頻連接器及線纜,其2021年實現營收僅同比增長10.69%至10.68億元,營收占比也從2020年的37.21%下滑至32.9%。
根據電連技術公布的2022一季報顯示,公司主營收入7.58億元,同比下降7.09%,歸母凈利潤8808.27萬元,同比下降14.07%;扣非凈利潤8301.02萬元,同比下降14.16%。
可以理解電連技術想要將FTDI收入囊中的原因,一季度業績顯現出下滑,業績增長乏力,或需要開拓業績增長第二曲線,進入汽車連接器賽道。
電連技術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公司汽車連接器產品已進入國內主要汽車廠商供應鏈。目前,汽車連接器總體產能在不斷提升,此類產品旺季集中在下半年,隨著公司自動機在今年陸續上線,此類產品規模效應、生產效率及盈利水平將得到改善。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電連技術近期涉及環保處罰和專利權糾紛。
在今年2月底,電連技術控股子公司恒赫鼎富(蘇州)電子,主要生產柔性線路板、高密度線路板、裝配線路板,以及SMT(電子元件表面貼裝)組裝件,因在生產過程中排放廢水PH值超標,被蘇州市生態環境局抽樣檢測發現而行政處罰,被罰36萬,并被責令整改,且限制生產三個月。
就在最近的7月8號,電連技術收到深圳中級法院民事判決書,案由為村田株式制作所以電連技術侵犯外觀設計專利權,公司不服二審的判決將再次上訴。查閱企查查和天眼查關于該訴訟的信息,電連技術與村田株式制作所的外觀專利權糾紛,自2019年以來陷入循環訴訟的境地,值得投資者注意。(寧斌)
(責任編輯:馬欣)